普法讲堂
 
【微普法】警惕“隔空猥亵”,保护祖国花朵!
来源:中国普法 | 作者: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编辑:陈遥 核稿:路双英 | 发布时间: 2023-06-02 | 479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网上出现一种新型犯罪——“隔空猥亵”。


  部分未成年人因为心智不成熟、好奇心强等原因,沦为不法分子的“网络猎物”,从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在“隔空猥亵”下,受害的未成年人轻则会害怕、做噩梦、学习困难,重则会自杀、自残、吸毒......危害巨大!

“隔空猥亵”是什么?


  “隔空猥亵”是指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着“个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幌子,诱骗、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裸聊”,或发送“裸照”“裸体视频”等的违法犯罪行为。


1.发送红包引诱


  骗子冒充温柔体贴的大姐姐(大哥哥),对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嘘寒问暖。


  取得信任后,会试探性问未成年人“缺不缺钱”“有没有想买的物品”等,随后主动提出发红包给未成年人,但前提是要未成年人提供裸照/视频。


  如果被拒绝,他(她)们会用“裸照又不露脸,谁也不知道,还有钱赚”等

 2.冒充星探


  骗子冒充影视公司星探,通过聊天软件添加10岁至14岁的未成年人为好友,随后以招募童星需要面试、检查身体灵敏度和模仿能力等为由,诱骗未成年人裸露身体和引导拍摄并发送淫秽视频、裸照等。

3.个性交友


  骗子打着个性交友的名义,通过微信、QQ、陌陌等网络社交平台,以建立恋爱关系为名,诱骗未成年人裸聊、传播隐私部位照片等。

4.在游戏里处CP



  骗子通常会找到未成年人喜欢的游戏,在游戏里面认识未成年群体并与未成年群体交往,发展成游戏里的情侣关系。


  随后,他们诱骗未成年人模拟游戏里面的暴露行为或进行大尺度的聊天,最终以威胁将上述内容告诉家长、老师、同学等手段,胁迫未成年人拍摄裸照和视频。

学校和家长要高度重视

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引导

防范“四区”

▼▼▼


一防青春期知识“盲区”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宣传融入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家长要对青春期的孩子社会交往情况进行引导干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防上网时信任“误区”


  学校和家长要提醒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交流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图像,在使用社交软件时要注意关闭定位功能。


三防交流时跨越“禁区”


  未成年人线上交友时,在不完全清楚对方底细时,绝不能轻信对方花言巧语和利益引诱的信息,要主动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和防范侵害的综合能力。


四防熟悉时奔赴“雷区”


  未成年人不应随意约见陌生网友,如果确有必要,应当要求家长或成年亲友陪同。


  网上交流时,必须坚决拒绝发送任何关于个人隐私、视频、照片等的要求。

  • 张凤林律师
  • 赵婷婷律师
  • 朱芳琳律师
  • 周贺楠律师
  • 殷栋梁律师
  • 徐佳慧
  • 王乐人律师
  • 宋桂兰律师
  • 孙波律师
  • 马一博律师
  • 马岩律师
  • 刘致刚律师
  • 李玮律师
  • 李吉强律师
  • 黄红玉律师
  • 胡世亮律师
  • 范爽律师
  • 胡迪律师
  • 侯彬律师
  • 富奎宁律师
  • 费达律师
  • 初晓辉律师
  • 冯娟律师
  • 李波律师
  • 陈峰律师


Copyright 2019 辽宁晟通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君之家园东塔816号 联系电话:0412-2222533 邮箱:231880412@qq.com

辽ICP备19011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