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真相与谣言犹如一对影子兄弟,常常让人难辨真伪。
从AI生成的“地震男孩”被压废墟、到按剧本摆拍的“外卖小哥”遭遇刁难;从网络水军刷单控评左右舆论、再到流量推手炮制热点滋生谣言……这些虚实丛生的信息,正在深远地影响和危害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治理成本的无效增长。
那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背后,以“真相”为名的乱象和伤害,如何侵蚀着我们的清朗空间?
“史上最长的警情通报”发布后
谣言随之而来
谣言和网络暴力,不仅造成个体伤害,也在破坏社会共识。
2024年4月,一个网名叫“胖猫”的湖南小伙儿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遇难,有关他和女友之间的私人情感纠纷,被家人公布到网络,从而迅速演变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引发网民持续关注。随后,一场极具标签化的谣言传播和网络暴力,也让被迫陷入舆论“风暴眼”的一座城市,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初春的江面,水流湍急。一年前的4月,“胖猫”在这里终结了自己短暂的人生。因为“胖猫”的姐妹怀疑,“胖猫”是因为他和女友谭某在交往中,遭遇了情感和财产诈骗才去轻生的,于是她们将此事公之于众并向警方报案。
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刑侦支队政委 何鎏:纳入调查的时间范围大概有2年多的跨度。除了当事人双方,警方还对其他关系人逐一梳理,把整个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警情通报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求我们有证据支撑;每一组数据都有往来的资金、账目的佐证。我们要求就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都必须要把它搞清楚,所以说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当时,为了尽快回应公众关切,重庆市公安局迅速调集力量,仅南岸分局就集合了来自刑侦、网安、经侦、治安和法制等多个支队30名警力组成专案组,赶赴湖南、广州和重庆区县走访调查。
2024年5月19日,重庆警方在以上百万条信息为基础的海量数据中,通过梳理、研判,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一份被称为史上最长的警情通报,本着不遮掩、不回避的透明度,用了2500多字的篇幅,将“胖猫”生前和女友的交往历程、资金往来解释得清晰明了。
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 李中中:单就个案来讲,本来不复杂。我们觉得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高效公正然后带着温度,传递一个严肃的法律认知,最后让公众明白这个事情的真相,并且接受这一个法律的结果。甚至,我们还想引导民众,以后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如何理性并且带有一定的法治意识来看待它,不要乱上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