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安部门为例,减负前民警要下片、出警、值班,还要上报材料、迎检考核,身心俱疲。“牧区点远线长,每次要准备应对考核的东西,就没办法完成入户计划。”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公安局民警森布说,基层派出所工作关键在于和群众的交流,减负之后,自己也有了更多的精力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文件数量比2018年总体减少50%以上,会议数量减少65%以上,“拉干条”、讲实话成为常态,长会短开、长话短说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数量连年下降,总体降幅达到90%以上,多头随意、过多过频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督查检查考核更加注重工作实绩,更加注重结果导向,更加注重干部群众评价,更加注重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群众立场、群众观念日益强化,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没想到不用出镇,在党群服务中心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在广东汕尾金厢镇埔边村,村民吴泽焕赶上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的好政策,“足不出镇”就办好了小吃店的营业执照。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汕尾完成镇街体制改革,以“赋权强镇”为重点,推动448项县级执法权限下放到镇街,让企业和百姓办事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
这是广大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要求转化成为民造福实际行动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老百姓真实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与此同时,深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3.2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9万人。
——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向善向上,全社会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在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坌处镇的三门塘村,“三门塘合约食堂”远近闻名。
走进食堂,右手边厨房内各区域功能分明、窗明几净,左手边区域可供200人用餐,桌椅板凳摆放整齐。走上二楼,几个包间和一间可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装修简约,又不失古色古香。
“有了‘合约食堂’,大家不攀比了。”今年4月,村民彭泽伟为母亲办丧事,向村委会申请后在“合约食堂”办了15桌酒席,“八人一桌、八菜一火锅,够吃不浪费。”
风气之变,正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的最好见证。十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勤俭节约、不尚浮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