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
 
浅析新《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自认规则
来源:民商法微论坛 | 作者:辽宁君扬律师事务所主任 董海龙 | 发布时间: 2020-04-26 | 43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浅析新《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自认规则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规则之一,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以及适当限制法院的职权,能使诉讼程序简化,提高诉讼效率。我国民事诉讼引入自认规则是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的规定,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自认”这一专门术语,但从规定的内容看属于“自认”,自认首次体现在立法当中。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规定》第21条、第22条规定了自认的方式——默示和明示。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做了较之前更为具体的规定,增加了自认对当事人的效力、委托代理人的自认、自认的撤销等内容。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2条明确了自认规则对法院的效力问题,对自认的范围和对象有进一步予以明确。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新《证据规定》)第3条至第9条在以前有关自认规定的基础上,从自认的范围、效力、撤销、委托代理人的自认等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此次的规定比起一往任何一部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更加具体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广、更详细。笔者就新《证据规定》的自认规则予以浅析,与大家商榷。



自认的含义和构成条件


自认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或者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由此看出,自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自认必须在现在正在进行的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诉讼过程指从当事人立案、应诉、庭审、直至辩论终结。在诉讼程序开始前或结束后所作出的自认,均不构成民事诉讼过程的自认。


2. 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


自认必须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自认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主张的具体事实,一方面自认的事实应为对己不利的事实,另一方面自认的事实应当为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一致,相矛盾的陈述不构成自认。


3. 诉讼上自认的表示应当是明确的,默示的自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 张凤林律师
  • 赵婷婷律师
  • 朱芳琳律师
  • 周贺楠律师
  • 殷栋梁律师
  • 徐佳慧
  • 王乐人律师
  • 王春玲律师
  • 宋桂兰律师
  • 孙波律师
  • 马一博律师
  • 马岩律师
  • 刘致刚律师
  • 李玮律师
  • 李吉强律师
  • 黄红玉律师
  • 胡世亮律师
  • 胡迪律师
  • 侯彬律师
  • 富奎宁律师
  • 初晓辉律师
  • 冯娟律师
  • 李波律师
  • 陈峰律师
  • 成守印律师


Copyright 2019 辽宁晟通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君之家园东塔816号 联系电话:0412-2222533 邮箱:231880412@qq.com

辽ICP备19011416号